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13日在北京市平谷区美丽的金海湖畔开幕。这是世界农业领域的顶级盛会之一,本届大会主题是“践行大食物观,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”。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家、科学家、企业家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青年代表相聚一堂,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前沿,共享创新成果,推动产业合作。
教育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任友群表示,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古国,历来重视农业教育,全国现有近200所农业类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。当前,在气候变化加剧、地缘局势波动、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,构建可持续、稳定、安全的食物供应体系,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,更是各国必须携手承担的时代使命。
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、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倡议:一是携手突破食物供给的边界。推动各级政府、科研机构、领军企业携手搭建跨国界、跨学科的创新协作平台,加快突破一批能够拓展食物供给边界的关键核心技术。二是构建多元食物资源开发体系。中方将以提升全球农食系统抗风险能力为目标,推动各国加强政策协同与知识经验共享。三是构建气候韧性防御体系。中方将倡导并推动各国凝聚风险应急协同共识,在灾害、疫情等突发情况出现时,共同筑牢抵御风险的铜墙铁壁。
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肯尼思·奎因说,全球相关人士参加这场农业盛会,希望能够从战略角度达到未来的合作计划,来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,实现可持续粮食发展的目标。现在全球共有80亿人,24年后可能还要再加20亿人,到时候会有100亿人,我们要确保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么多人。如果没有创新的话,这个目标是没有办法实现的,我们要为创新农业而奋斗,要为创新农业建立起相应的基础设施。
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表示,作为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排头兵,中国农业大学坚持创新引领,开放合作,互学互鉴,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。近年来,学校聚焦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在耕地保护、生物育种、智慧农业、绿色低碳、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。让我们共同推动大食物观深入人心,持续汇聚农业科技创新力量,携手推进韧性农食系统建设。
北京市委副书记游钧说,北京将农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城市战略定位,以建设农业中关村为核心引擎,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,打造引领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。目前,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力达到75%,在生物育种、智慧农业、蛋白技术等前沿领域持续领跑。
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、北京市农业农村局、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联合主办,北京市平谷区世农创农业科技中心承办。大会设置了开幕式及全体会议、7场专题会议、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、40余场平行会议、边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。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主持了大会开幕式。
旗开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